干细胞研究

2024-02-23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在一年以前,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比较少,在疫情传播扩散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而现在由于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是特别轻症的病例,他们在疫情传播扩散当中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为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难。 而本轮疫情无症状感染或者轻症比例的增高是由三个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一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相对温和;二是疫苗接种效果;三是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快速识别出感染者,让病情不发展。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1)

 

我们已经和新冠肺炎斗争了2年的时间,面对层出不穷的病毒变种,我们手中到底有没有对抗的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的干细胞被应用到众多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中,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功不可没。

 

 

新冠后遗症有多可怕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2)

 

 

#01

对肺部的损害

一些患者在治愈后仍伴有咳嗽、易疲劳、肌肉酸痛等后遗症状,步速较快时会呼吸急促,无法正常运动,甚至不能回归以往的工作。部分重症患者治愈后会出现肺纤维化,影响日常生活,发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3)

#02

对肝肾的损害

感染者的肝肾受损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功能出现障碍时,氧气交换受阻,其它脏器会处于乏氧状态,而对氧特别敏感的肾脏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功能性损伤。”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4)

#03

对大脑的损害

除了肺、肝和肾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一些康复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5)

 

这些病患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三类:

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味觉减退、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等;

二是焦虑抑郁、失眠;

三是部分患者会丧失记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患者大脑内负责记忆的部分受损。根据病理组织的观察结果,许多感染者的大脑部分都发生了病理改变: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

 

#04

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悸、胸痛等。研究表明,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心肌细胞中会发生肌节破坏和断裂、去核、转录变化和强烈的局部免疫反应。急性心肌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反应,如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慢性缺氧以及肺动脉压和心室劳损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新冠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6)

#05

内分泌后遗症

有可能会增加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或者甲亢的概率。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7)

#06

胃肠道及皮肤后遗症

 

如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和消化不良,皮疹、脱发等。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8)

#07

 

 急性睾丸损伤

 

近日,香港大学袁国勇团队在仓鼠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仓鼠通过鼻内感染新冠病毒后,精子数量和睾酮水平在第4~7天急剧下降,并出现睾丸萎缩、体积和重量减小。血清性激素水平在感染后42~120天显著降低。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9)

干细胞让新冠治疗和后遗症修复成为可能

 


针对新冠病毒对患者多脏器的伤害,全球医疗专家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康复方式,而有带着“修复”“再生”光环的干细胞为人类修复新冠肺炎患者脏器损伤创造了可能。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10)


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团队公布了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文章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11)

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药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和症状的恢复具有长期益处,且患者症状更轻和生活质量更好,睡眠困难、日常活动和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
此前,国内外尚无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长期随访数据的报道,这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严重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
本次研究共有100名患者接受了随访。王福生院士及其团队每隔3个月随访患者1次,为期1年,以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12)

与安慰剂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全肺病变体积改善了10.8%,并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在每一个随访节点都显示出固体组分病变体积比例减少。此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有17.9%的患者在12个月时CT图像变为正常,而安慰剂组没有。
在每次随访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的相关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中和抗体均为阳性,中位抑制率分别为61.6%和67.6%。两组术后1年随访不良事件及12个月肿瘤标志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疫情反复,干细胞显著改善新冠后遗症(图13)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在12个月的随访中,CT图像所发现的肺部病变只有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中才能完全解决。
美国 Camillo Ricordi 等报道了一项纳入24 例危重型 COVID-19 相关ARDS 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显著改善患者存活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目前,国内外已完成多项干细胞治疗COVID-19的临床研究,超过 10 项研究结果已发表。

 

众多临床数据显示:干细胞针对人体肾脏、肝脏、心脏、脑部等多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已经起到显著作用。先进的干细胞技术为新冠肺炎后遗症人群带去了希望,为人类攻克更多疑难疾病创造了可能。